随着《2017 胡润80 后富豪榜》的发布,青年一代的创业领袖,已然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个新旧切换的年代,创业者、消费者等商业基数不断年轻化,创一代如何跟着年轻人成长?新生力量又能从前辈们身上学到什么?是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年轻人改变世界
曾经,“70 后”觉得“80 后”“不靠谱”;“80 后”认为“90 后”“非主流”;“90 后”认为“00 后”“二次元”……似乎每一个新生时代,都会存在不被接受或是遭遇误解的情况。但毫无疑问,活跃在时代的主舞台上的,还是年轻人。他们或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或勤勉不怠潜心耕耘,或打破陈规一鸣惊人……他们正在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改变这个世界。
《2017 胡润80 后富豪榜》白手起家前五名
纵观《2017 胡润80 后富豪榜》,青年一代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数据统计,中国共有99 位“80 后”财富达到20 亿元及以上,其中白手起家为37 位,比去年多15 位,主要从事在线游戏和先进制造业。好未来的张邦鑫以400 亿财富首次成为“80 后”白手起家首富;ofo戴威,是“90 后”白手起家首富。而在全球范围内,胡润调研院共找到47 位40 岁及以下的白手起家十亿美金富豪,马克·扎克伯格以4,000 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少壮派白手起家首富。人数方面,美国以20 位遥遥领先,其次中国18 位。
也许,很多人会说现在的“80、90 后”很厉害。但别忘了,丁磊在2003 年当中国首富时才32 岁;当年陈天桥在《百富榜》位列第2 时,也仅31 岁……无论哪个年代,青年于一个国家而言,都代表着未来。
“ 80、90 后”,公司的新灵感
相比过去,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最好时代”。经济发达、物质丰富、机会和选择也更多,连社会都好像对他们更宽容。毕业就创业、拿融资也并非异想天开;成名要趁早也不再是件难事,社交媒体、直播软件,都是年轻人自我展示的平台。也因此,不同于创一代以生存驱动进行创业,相对保守。新生力量无论是在管理模式还是创新思维上,都更大胆、自信。
在管理方式上,他们更倾向扁平式管理,并努力减少层级、尽量分权,Facebook 的马克·扎克伯格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这样的管理一方面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能让管理者本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公司战略上而不是看周报上。就好像乔布斯那句著名的话:雇佣聪明的人,然后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这实在很蠢;雇佣聪明的人,是为了让他们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至于创新层面,他们在改变这个世界时,不再过分依赖于技术创新。相反,更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设计创新,以及如何把这些创新与现有技术相融合,以此改变人们对“创新”仅是“技术创新”的误解。以现在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为例,可以发现,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起步时,靠的不是技术专利,比如共享私车Uber、共享家居Airbnb、共享办公空间WeWork、共享单车ofo、印象笔记Evernote……新生一代在开展业务时,更偏重创新式地使用、整合现有的或者是开源技术,从而将它们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后喻时代”的来临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时代划分为“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所谓的后喻文化,就是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他们的前辈,年长者反而要向他们的晚辈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青年人对于新媒体的熟练掌握和利用网络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得他们成为时代的“掌舵者”,后喻文化的崛起成为当代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IDG 设立“90 后”创业基金。在创投圈,IDG 偏爱“90 后”创业者早已不是新鲜事,2014 年8月他们还对外发布了一支1 亿美元的基金,专门投资“90 后”创业者。从投资行业角度来看,这是第一次有一支基金专门“投人”并且为投人设立了标准条例和规则。而IDG 也吸纳了一批“85、90 后”的投资人,专门来看“90 后”创业者的项目,才投了bilibili 和Ripple Labs 这样一开始合伙人也没看懂的项目。而此前马化腾也公开表示,机会多样化的时代,要多问年轻人的意见,“如果我们老得判断不出,起码要听年轻人的意见,他们比我们看得还准。”不能否认,新人类和新技术构成的新时代,需要新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新的成长。
当然,在前辈们跟随年轻人成长的同时,新生代掌舵者也切勿掉以轻心。在创新颠覆的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不断汲取前辈们的经验。像现在万科的合伙人制度、华为的员工持股、海底捞的员工自主管理、阿米巴经营模式等等都值得新生代企业家摸索、思考。彼此学习、共同成长,才能实现商业社会的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