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活着?

来源:胡润百富,胡润学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7

“88%的富人每天会至少阅读30分钟,内容以自学和自我提升类阅读为主。大多数人都不会为了娱乐去读书,富人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科里

你是想要平庸的生存,还是有思想的活着?


网上有人罗列出来各个年龄段适合读的书,其实读书是不分年龄的。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读书,你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你读的这本书和那本书是有联系的,最后水平思考一下,把他们串联起来就是你的知识了。


640.webp (58).jpg


读书的作用在哪里能表现出来?

前段时间在娱乐圈轰轰烈烈的“师徒大战”中,我得出一个结论:郭德纲的文章,比曹云金要好得多。

当郭德纲的弟子曹云金发文抨击他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指责他。而他只用了一篇文章,就让形势几乎逆转。

以不少看客说:“谁更占理我不敢说,但至少在写文章这件事上,郭德纲肯定赢了。”其实郭德纲的学历很低,读到初二就辍学了。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凭的是他读过的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家里的书房比剧场还大。”


读书的作用,也远不止写文章说相声,更有人从书里读出了财务自由。

比如读金庸的六神磊磊,因为读了20遍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开了一个读金庸的公众号,如今一篇推送的价值已经远超他过去一年的收入。


640.webp (59).jpg


让你忘却孤独


读书本就是一件孤独的事。


那些跟读书相关的成语:“挑灯夜读”、“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这些古词语看着就让人感到孤单。但我发现书读得越多,就越不怕孤独。

因为从书中你会发现,孤独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这个世上,就像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寒风一样,听起来凄凉,其实不过是不好也不坏的生活常态。

比如宋代最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看他的故事,你就会感觉这位大文豪简直要把“乐观”两个字写在自己的脸上。


640.webp (60).jpg


比如宋代最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看他的故事,你就会感觉这位大文豪简直要把“乐观”两个字写在自己的脸上。


他被贬官黄州时,有一次想出门散心,散着散着偏偏就下起了雨,而且他还没带伞,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就掏出手机发朋友圈“累,感觉不会再爱了”,他的第一反应却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但即便是豁达如此的人,在书中,你也能看到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孤独。

书看得多了,你自然就明白,无论多么乐观多么伟大的人,也一样有孤独得肝颤的时刻。

640.webp (61).jpg


成为你的气质


真正能把书读到生活中去的人,在相处之中就能看出书本给他带来的气质:优雅、谦和、广博、敏锐。你的脑海中总会不自觉地蹦出这样的词语去形容他。


苏东坡说,“胸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读书的过程,就是再造生命的过程。西方有句谚语,“人如其所读”。读书学习,是完善自我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

640.webp (62).jpg


当一个人专注于读书,读过很多好书之后,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崇美向善的文字丰盈了心灵,书情雅意博大了胸怀,知识的文明熏陶了至纯至真的情感,思想情操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身的气质:目光变得更加清澈有神,面庞更加柔和宜人,表情也更加富有韵味,举止也更加优雅得体。这种气质美比起外表美来要耐看得多,正如伏尔泰所说:“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使灵魂入迷。”


640.webp (63).jpg


有气质的人,其实一开始往往并没有期望读书给自己带来什么。就像Quora上一个著名的问题所说:“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


得票最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

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
但我知道,
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读书,也是如此。